關於我們
課程列表
Ay Su形象定位顧問
Ay Su形象定位顧問課程
企業形象調和課程
最佳金錢模式調和
最佳金錢模式團體調和
最佳金錢模式個別調和
RK光合之徑®
RK光合之徑®個別調和
RK光合之徑®一階課程
RK光合之徑®二階課程
靈氣證書課程
臼井西藏靈氣
聖火®靈氣
卡魯那®靈氣
古埃及能量療法
Touch for Health®觸康健®
觸康健®綜合課程
觸康健®目標設定及五行隱喻
BRAIN GYM®丹尼遜健腦操®
最佳腦組織模式
基礎丹尼遜健腦操®:調和日常生活
視覺圈
對稱塗鴉遊戲:全腦視覺之窗
丹尼遜健腦操®26式動作導師培訓
丹尼遜健腦操®26式動作導師培訓
丹尼遜健腦操®26式動作
優勢的因素
Feldenkrais Method®費登奎斯®
BRMT布隆貝格韻律運動訓練®
IKL發育肌應學
年度行事曆
導師團隊
關於我們
課程列表
Ay Su形象定位顧問
Ay Su形象定位顧問課程
企業形象調和課程
最佳金錢模式調和
最佳金錢模式團體調和
最佳金錢模式個別調和
RK光合之徑®
RK光合之徑®個別調和
RK光合之徑®一階課程
RK光合之徑®二階課程
靈氣證書課程
臼井西藏靈氣
聖火®靈氣
卡魯那®靈氣
古埃及能量療法
Touch for Health®觸康健®
觸康健®綜合課程
觸康健®目標設定及五行隱喻
BRAIN GYM®丹尼遜健腦操®
最佳腦組織模式
基礎丹尼遜健腦操®:調和日常生活
視覺圈
對稱塗鴉遊戲:全腦視覺之窗
丹尼遜健腦操®26式動作導師培訓
丹尼遜健腦操®26式動作導師培訓
丹尼遜健腦操®26式動作
優勢的因素
Feldenkrais Method®費登奎斯®
BRMT布隆貝格韻律運動訓練®
IKL發育肌應學
年度行事曆
導師團隊
2019.06.30 | 臺北 | BRAIN GYM®201 最佳腦組織模式 |
教育肌應學基金會國際教務理事 何兆燦老師 | 課程報導
什麼是BRAIN GYM®
2019.06.30 | 臺北 |
BRAIN GYM®201
最佳腦組織模式 |
教育肌應學基金會國際教務理事
何兆燦老師 |
課程報導
什麼是BRAIN GYM®
作為2020台北丹尼遜健腦操®導師班的必修課程之一,教育肌應學基金會國際教務理事 何兆燦老師來到台北,進行為期三天的《最佳腦組織模式》,有超過70人一起參與課程,這些熱愛教育肌應學的學員們,皆是以成為丹尼遜健腦操®導師為目標。
何兆燦老師分享,性格可以定義為一個人長期出現的穩定行為特徵,這些特徵的出現,其中一個決定性因素,是我們使用自己腦子的方式,也就是我們的腦組織模式。當模式改變了,行為特徵就可能改變,你表現出來的性格就改變了。
《最佳腦組織模式》課程當中,學員透過認識自己的腦組織模式,了解自己在緊張之際,腦子是如何應付生命中的挑戰,進而從中覺察並理解、諒解、最終欣賞自己與他人的獨特性。接著了解腦半球特化的概念,並表述其與基礎丹尼遜健腦操®中兩側、守中及專注三個範疇的關係,透過「尊重個人學習風格的調和」、「手部動作靈巧的調和」、「體驗有意識的感官組織的調和」、「接通資源狀態的綜合調和」四個調和,全腦整合回到最佳腦組織模式,接通完整的腦與眼耳手腳,更有效能與效率地使用腦與身體,持續全腦學習的狀態,做出滿意的表現。
「你不是笨,只是用錯了腦組織模式。」 - 何兆燦
第一個調和示範「尊重個人學習風格的調和」
示範的學員是杜先生,他的調和目標是「我說出心裡的想法」。
他認為自己需要改變自己的衝動,覺得自己總是因為衝動,而說出跟頭腦不同的答案,然而在目標設立的過程,他覺察到,他除了說不出衝動的例子以外,在溝通時身體也會退縮且微微顫抖,經由評估我們得知他在目標下的腦組織模式是邏輯腦主導的「單側模式」。
杜先生說「我發現這樣的模式下,我在溝通時會變成非常認真,即使只是別人隨口問我、隨便聊聊。但這樣真的很耗能,我其實是可以選擇不說話的。我也時常因為緊張,就隨意把話說出口,而且往往不是我真實的想法。」。
緊張時,我們可能接通了搏鬥-逃跑反射或僵直反應,這使我們得以逃避經驗一些突發狀況,回到安全。這能力實際上是一種天賦,讓我們能夠覺察自己是否陷入困境,或是尚未「掌握到」事情。我們在這困境中兜兜轉轉,就是需要進一步的體驗,直到我們把新的編碼模式整合到我們的運作功能中。當經驗支持我們開展更有彈性的運動模式時,我們就會不斷的成長和發展。
「過去我的模式是我對於喜歡的東西、想說的話,我都會不自覺先看別人的想法詢問別人的意見,有時候連自己覺得最喜歡的東西,都要再三詢問別人才肯買下來,好像做喜歡的事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一樣,當我看見了自己的優勢模式,透過調和讓自己在全腦的模式下面對它,我不再把它放下丟棄,我選擇了擁抱與接納,原來我也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。」杜先生說。
「改變第一步不是改變本身,而是知道原本你在哪兒。」 - 何兆燦
作為2020台北丹尼遜健腦操®導師班的必修課程之一,教育肌應學基金會國際教務理事 何兆燦老師來到台北,進行為期三天的《最佳腦組織模式》,有超過70人一起參與課程,這些熱愛教育肌應學的學員們,皆是以成為丹尼遜健腦操®導師為目標。
何兆燦老師分享,性格可以定義為一個人長期出現的穩定行為特徵,這些特徵的出現,其中一個決定性因素,是我們使用自己腦子的方式,也就是我們的腦組織模式。當模式改變了,行為特徵就可能改變,你表現出來的性格就改變了。
《最佳腦組織模式》課程當中,學員透過認識自己的腦組織模式,了解自己在緊張之際,腦子是如何應付生命中的挑戰,進而從中覺察並理解、諒解、最終欣賞自己與他人的獨特性。接著了解腦半球特化的概念,並表述其與基礎丹尼遜健腦操®中兩側、守中及專注三個範疇的關係,透過「尊重個人學習風格的調和」、「手部動作靈巧的調和」、「體驗有意識的感官組織的調和」、「接通資源狀態的綜合調和」四個調和,全腦整合回到最佳腦組織模式,接通完整的腦與眼耳手腳,更有效能與效率地使用腦與身體,持續全腦學習的狀態,做出滿意的表現。
「你不是笨,只是用錯了
腦組織模式。」 - 何兆燦
第一個調和示範「尊重個人學習風格的調和」
示範的學員是杜先生,他的調和目標是「我說出心裡的想法」。
他認為自己需要改變自己的衝動,覺得自己總是因為衝動,而說出跟頭腦不同的答案,然而在目標設立的過程,他覺察到,他除了說不出衝動的例子以外,在溝通時身體也會退縮且微微顫抖,經由評估我們得知他在目標下的腦組織模式是邏輯腦主導的「單側模式」。
杜先生說「我發現這樣的模式下,我在溝通時會變成非常認真,即使只是別人隨口問我、隨便聊聊。但這樣真的很耗能,我其實是可以選擇不說話的。我也時常因為緊張,就隨意把話說出口,而且往往不是我真實的想法。」。
緊張時,我們可能接通了搏鬥-逃跑反射或僵直反應,這使我們得以逃避經驗一些突發狀況,回到安全。這能力實際上是一種天賦,讓我們能夠覺察自己是否陷入困境,或是尚未「掌握到」事情。我們在這困境中兜兜轉轉,就是需要進一步的體驗,直到我們把新的編碼模式整合到我們的運作功能中。當經驗支持我們開展更有彈性的運動模式時,我們就會不斷的成長和發展。
「過去我的模式是我對於喜歡的東西、想說的話,我都會不自覺先看別人的想法詢問別人的意見,有時候連自己覺得最喜歡的東西,都要再三詢問別人才肯買下來,好像做喜歡的事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一樣,當我看見了自己的優勢模式,透過調和讓自己在全腦的模式下面對它,我不再把它放下丟棄,我選擇了擁抱與接納,原來我也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。」杜先生說。
「改變第一步不是改變本身,而是知道原本你在哪兒。」 - 何兆燦
學員分享
◆設計師 敬哲 :
「在上課的前一天,在工作上才遇到了超級大卡關,明明很努力卻感覺甚麼都做不好,甚至交辦事項確認完下一秒就遺忘,在上課時做了尊重個人風格的行動調和後,我明白了自己發生了什麼事,我原諒了自己,我不是沒有能力,只是還沒有全腦操作。做完之後,這兩天工作漸入佳境,甚至還能開始思考與表達!很開心能夠在課程當中,看見自己找回自信,讓自己過得更快樂。」
學員分享
◆設計師 敬哲 :
「在上課的前一天,在工作上才遇到了超級大卡關,明明很努力卻感覺甚麼都做不好,甚至交辦事項確認完下一秒就遺忘,在上課時做了尊重個人風格的行動調和後,我明白了自己發生了什麼事,我原諒了自己,我不是沒有能力,只是還沒有全腦操作。做完之後,這兩天工作漸入佳境,甚至還能開始思考與表達!很開心能夠在課程當中,看見自己找回自信,讓自己過得更快樂。」
「蠢材與天才只有一線之隔 一 身體的左右中線。」 - 何兆燦
第二個調和「手部動作靈活的調和」
示範的學員是黃先生,他的工作是清洗冷氣,這個月份他的工作量很大,因此手常常緊繃、不舒服。他的目標是「我開心的拆裝冷氣」,在前測時我們看見他的主導手在握筆時很用力,也因此常常簡單的手部運動就讓他感到吃力;透過他的腦組織模式我們發現,他是單側操作的在使用身體與腦。
在單側操作的時候,我們的身體無法跨越中線、手部靈活度會低落、只能更用力的控制他,這是因為左右手拇指分別由對側腦管理,其他四指則由同側腦管理,因此希望更好的使用我們的手像是控球、握筆、握桿、演奏音樂等,都需要接通左右腦,同時有意識的使用雙手,也因為腦的特性,在接通左右腦的情況下,做任何朝向或是離開身體的運動都會感覺容易與自然,因為我們的腦願意讓身體往外去更遠的地方,或許有些人初期會因為使用的不習慣誤會自己在退步,但長期而言我們會獲得更高的成長空間。
「在前測時,我感覺自己無法呼吸。使用手在拆裝冷氣時,非常的緊繃,甚至手指頭都有開始痛的感覺,我感到十分的緊張。我發現我是個長期緊張的人,即使只是使用手指頭運動,都會用到手臂的代償,太用力的生活,使我很累。調和後,我感覺自己能開心又自在的拆裝冷氣,同時是有自信的,而我的手也相對放鬆多,當能有這樣的感覺,我能想像未來將有更多的財富進入我的生命,同時我是值得擁有的。」黃先生分享。
「運動是由近至遠的,從身體的中線向外發出。
刺激右腦,會啟動對側身體,而引致左眼移向左;
相反亦然。這項資訊在理解腦眼手協調上,非常好用。」
「蠢材與天才只有一線之隔 一
身體的左右中線。」 - 何兆燦
第二個調和「手部動作靈活的調和」
示範的學員是黃先生,他的工作是清洗冷氣,這個月份他的工作量很大,因此手常常緊繃、不舒服。他的目標是「我開心的拆裝冷氣」,在前測時我們看見他的主導手在握筆時很用力,也因此常常簡單的手部運動就讓他感到吃力;透過他的腦組織模式我們發現,他是單側操作的在使用身體與腦。
在單側操作的時候,我們的身體無法跨越中線、手部靈活度會低落、只能更用力的控制他,這是因為左右手拇指分別由對側腦管理,其他四指則由同側腦管理,因此希望更好的使用我們的手像是控球、握筆、握桿、演奏音樂等,都需要接通左右腦,同時有意識的使用雙手,也因為腦的特性,在接通左右腦的情況下,做任何朝向或是離開身體的運動都會感覺容易與自然,因為我們的腦願意讓身體往外去更遠的地方,或許有些人初期會因為使用的不習慣誤會自己在退步,但長期而言我們會獲得更高的成長空間。
「在前測時,我感覺自己無法呼吸。使用手在拆裝冷氣時,非常的緊繃,甚至手指頭都有開始痛的感覺,我感到十分的緊張。我發現我是個長期緊張的人,即使只是使用手指頭運動,都會用到手臂的代償,太用力的生活,使我很累。調和後,我感覺自己能開心又自在的拆裝冷氣,同時是有自信的,而我的手也相對放鬆多,當能有這樣的感覺,我能想像未來將有更多的財富進入我的生命,同時我是值得擁有的。」黃先生分享。
「運動是由近至遠的,
從身體的中線向外發出。
刺激右腦,會啟動對側身體,
而引致左眼移向左;
相反亦然。這項資訊在理解
腦眼手協調上,非常好用。」
學員分享
◆社區總幹事 建維:
「在手部動作靈巧的調和」時,我設定「我有意識地生活」。當晚再騎摩托車的時候,我發現我不太會騎了。因為我的身體感覺變得非常靈敏,很輕鬆就能做出一些動作,也能很清晰地感覺到車子跟地面接觸的感覺、地面是否平整、有沒有微小的凸出。這跟過去很不一樣,我覺察到過去我騎車的時候是右側單側操作,非常焦慮緊張地在算時間,雙手都會緊緊抓住方向盤,整個身體與肩膀是很緊繃的,害怕整台車會失控;現在我全身非常放鬆。原來我可以不必這麼用力,就可以輕鬆過彎,那是一種非常流暢的感覺。
◆工程師 鈺惟:
「我是一個喜歡音樂的工程師,喜歡在下班或是一個人的時候,拿起吉他開始自彈自唱。但我發現自己過去在練習吉他時,總覺得自己好像不夠熟悉歌曲,或是覺得自己因為沒有請老師教,而學得不夠專精、技巧不到位,而導致每次雖然練習了很多遍,但總在配上唱歌時,手指卻又跟著跟不上節奏而卡住了。在當天課程調和後,回到家拿起了吉他彈奏,並開始用不同的感覺去連結手上的這把樂器,手指的觸感,腳底和地面的接觸以及吉他靠在腿上的感覺,甚至也在彈奏時,試著感受自己的左右腦有什麼樣子的變化。我發現,當我用放鬆的心情去享受,手指的靈巧度提升了很多,也不太會因為練習時感受到有一些痠痛,甚至音色也更好聽更有情感流動著,而同時,也感受到,自己是真正的在享受音樂!」
學員分享
◆社區總幹事 建維:
「在手部動作靈巧的調和」時,我設定「我有意識地生活」。當晚再騎摩托車的時候,我發現我不太會騎了。因為我的身體感覺變得非常靈敏,很輕鬆就能做出一些動作,也能很清晰地感覺到車子跟地面接觸的感覺、地面是否平整、有沒有微小的凸出。這跟過去很不一樣,我覺察到過去我騎車的時候是右側單側操作,非常焦慮緊張地在算時間,雙手都會緊緊抓住方向盤,整個身體與肩膀是很緊繃的,害怕整台車會失控;現在我全身非常放鬆。原來我可以不必這麼用力,就可以輕鬆過彎,那是一種非常流暢的感覺。
◆工程師 鈺惟:
「我是一個喜歡音樂的工程師,喜歡在下班或是一個人的時候,拿起吉他開始自彈自唱。但我發現自己過去在練習吉他時,總覺得自己好像不夠熟悉歌曲,或是覺得自己因為沒有請老師教,而學得不夠專精、技巧不到位,而導致每次雖然練習了很多遍,但總在配上唱歌時,手指卻又跟著跟不上節奏而卡住了。在當天課程調和後,回到家拿起了吉他彈奏,並開始用不同的感覺去連結手上的這把樂器,手指的觸感,腳底和地面的接觸以及吉他靠在腿上的感覺,甚至也在彈奏時,試著感受自己的左右腦有什麼樣子的變化。我發現,當我用放鬆的心情去享受,手指的靈巧度提升了很多,也不太會因為練習時感受到有一些痠痛,甚至音色也更好聽更有情感流動著,而同時,也感受到,自己是真正的在享受音樂!」
「我不太看你的問題,更不判定誰有問題;我只是在促進全腦整合。」 -何兆燦
第三個調和「體驗有意識的感官組織調和」
示範的學員是廖小姐,她的目標是「我熱情跟大家一起玩丹尼遜健腦操®」。
她提到每次在分享自己喜歡的事物或是丹尼遜健腦操®,說不出甚麼只能用兩句話或理性的語言來形容,無法傳達那份享受喜歡事物的感動與愉悅,只能重複講出別人說過、好像很有道理的話,卻失去了自己,在演出來的過程,儘管在場的同學多數開心熱情的跟她一起進行交叉爬行,但她卻緊張尷尬得不想繼續,而在檢測的過程中,失調的三個範疇讓她無法感覺自己的身體、無法覺察情緒與想法。
博雅分享「我發現,我刻意去做一件事情時,都會過度用力、過度熱情,搞得我每次做完事情,都會筋疲力盡,然後瞬間down下來,這是因為我以為熱情就是要極力表現出來,好像要像個瘋子或搞笑才算熱情。後來發現,只要我內心是真正的喜歡,就是熱情的表現了。慢慢的我不用再過度表現熱情,我只要讓自己舒服的做自己想做的事,我就能真正享受那個過程,真的開始能感覺當下的愉悅與感動。我透過腦組織模式,改變一直很high必須過度表現的自己,這其實不是性格改變,就是調和了神經系統,整合自己的優勢模式,我就可以表現出最好的自己。」
「範疇的失調,是指不能接通的經驗中的某些重要組成。
在失調狀態時,我們變成支離破碎,感覺不到完整的自我,
包容著這些分離的、一直變化的各個片段。」- 最佳腦組織模式手冊
「我不太看你的問題,更不判定誰有問題;我只是在促進全腦整合。」 -何兆燦
第三個調和「體驗有意識的感官組織調和」
示範的學員是廖小姐,她的目標是「我熱情跟大家一起玩丹尼遜健腦操®」。
她提到每次在分享自己喜歡的事物或是丹尼遜健腦操®,說不出甚麼只能用兩句話或理性的語言來形容,無法傳達那份享受喜歡事物的感動與愉悅,只能重複講出別人說過、好像很有道理的話,卻失去了自己,在演出來的過程,儘管在場的同學多數開心熱情的跟她一起進行交叉爬行,但她卻緊張尷尬得不想繼續,而在檢測的過程中,失調的三個範疇讓她無法感覺自己的身體、無法覺察情緒與想法。
博雅分享「我發現,我刻意去做一件事情時,都會過度用力、過度熱情,搞得我每次做完事情,都會筋疲力盡,然後瞬間down下來,這是因為我以為熱情就是要極力表現出來,好像要像個瘋子或搞笑才算熱情。後來發現,只要我內心是真正的喜歡,就是熱情的表現了。慢慢的我不用再過度表現熱情,我只要讓自己舒服的做自己想做的事,我就能真正享受那個過程,真的開始能感覺當下的愉悅與感動。我透過腦組織模式,改變一直很high必須過度表現的自己,這其實不是性格改變,就是調和了神經系統,整合自己的優勢模式,我就可以表現出最好的自己。」
「範疇的失調,是指不能接通的
經驗中的某些重要組成。
在失調狀態時,我們變成支離破碎,
感覺不到完整的自我,包容著這些分離的、
一直變化的各個片段。」
- 最佳腦組織模式手冊
學員分享
◆程式設計員 昱勤:
「原來我的平常狀態下常常我的感官是關閉的,腦袋是關閉的。小時候常常被嫌速度慢,久而久之就認為同側操作是最好的,所以一遇到事情,我只能一直不斷動作以為自己在做事,實際上是不知所措沒有進展,然後開始要求其他人配合我。而在這樣的狀態下,已經是我目前最好的表現了,在認知到這一點後,我和自己和解了,也接納了過去認為不夠好的自己。在認識我是如何使用自己的感官與腦袋,我的安全感提升了。改變的第一步從知道自己在哪裡,而當我認知越多的感官感受,我就越能知道自己在哪裡。」
學員分享
◆程式設計員 昱勤:
「原來我的平常狀態下常常我的感官是關閉的,腦袋是關閉的。小時候常常被嫌速度慢,久而久之就認為同側操作是最好的,所以一遇到事情,我只能一直不斷動作以為自己在做事,實際上是不知所措沒有進展,然後開始要求其他人配合我。而在這樣的狀態下,已經是我目前最好的表現了,在認知到這一點後,我和自己和解了,也接納了過去認為不夠好的自己。在認識我是如何使用自己的感官與腦袋,我的安全感提升了。改變的第一步從知道自己在哪裡,而當我認知越多的感官感受,我就越能知道自己在哪裡。」
「調和不是給予你解決方案,而是激發你組織出應對方案的能力。
當你尋獲資源,已經出發往目標走時,事開始過,境開始遷,
而問題仍然留在原來的情境中,問題已經不再影響你,
又何必執著要解決它?」 - 何兆燦
第四個調和「接通資源狀態的綜合調和」
示範的個案是張小姐,她是一名兒童圍棋老師,她提到每當暑假的時候,就會覺得很無力感,她想跟家長好好介紹圍棋、介紹她會怎麼教學。 張小姐一開始很緊張,在何老師的引導下表達出心裡隱藏許久的目標「我信任自己被接納」,講出來就淚流不止。進入調和程序張小姐說自己胃是像扭轉般疼痛的,在目標之下張小姐的優勢模式有許多感官是關閉的,原來與人互動已經緊張到連自己有多緊張都感覺不到了。邊做學習清單時,胃也慢慢放鬆下來,調和完的行動目標,在所有人的注視下張小姐自在的趴在地上說:「管你們的!」
張小姐說「在全腦整合的狀態裡,我信任自己是被接納的。調和有無限的可能性、成為喜歡的自己的可能性,而我喜歡全腦的自己。」
「調和不是給予你解決方案,而是
激發你組織出應對方案的能力。
當你尋獲資源,已經出發往目標走時,
事開始過,境開始遷,
而問題仍然留在原來的情境中,
問題已經不再影響你,
又何必執著要解決它?」 - 何兆燦
第四個調和「接通資源狀態的綜合調和」
示範的個案是張小姐,她是一名兒童圍棋老師,她提到每當暑假的時候,就會覺得很無力感,她想跟家長好好介紹圍棋、介紹她會怎麼教學。 張小姐一開始很緊張,在何老師的引導下表達出心裡隱藏許久的目標「我信任自己被接納」,講出來就淚流不止。進入調和程序張小姐說自己胃是像扭轉般疼痛的,在目標之下張小姐的優勢模式有許多感官是關閉的,原來與人互動已經緊張到連自己有多緊張都感覺不到了。邊做學習清單時,胃也慢慢放鬆下來,調和完的行動目標,在所有人的注視下張小姐自在的趴在地上說:「管你們的!」
張小姐說「在全腦整合的狀態裡,我信任自己是被接納的。調和有無限的可能性、成為喜歡的自己的可能性,而我喜歡全腦的自己。」
學員分享
◆活動企劃 哲偉:
「我被通知可能會被調離我現有的職務,我的內心有很大的不安定感,在和一些主管溝通時開始感到退縮,互動時身體感覺到僵硬、不自在,我開始逃避與他們確認目標。當我在進行「接通資源狀態的綜合調和」時,我以「我在組織中愉快的合作」為目標,在覺察不同狀態的腦組織模式時,我發現,我多數習慣犧牲效率差的部分,而只專注在能力較佳的並持續強化它,我對我的身體運用,採取英雄主義沒有任何組織上的協作。結束回到工作崗位後,我連續接到兩次不同的調動通知,儘管快速地一直變動,但我感受到我的身體能夠保持彈性而非僵硬,同時一邊思考作出和諧的應對進退;有時儘管有情緒波動,也能夠在釐清現況後讓自己回到穩定的狀態。」
◆資訊工程師 思婷:
「我學到尊重自己的狀態,當下模式只是最佳的狀態,可以透過調和回到全腦的模式。」
◆道路工程 政頡:
「了解我自己,也能開始欣賞我自己。」
◆ 桌球教練 英辛:
「學到了很多人類的演化,大腦的行程,以及大腦運作的過程,很喜歡這些,以前學過的東西是整合在一起的,從資料的累積到,包含過去不太明白到越聽越明白的運作,調和完之後很喜歡這樣的結果,很開心,從很小的神經傳導到生活中的進步與成長,雖然是小小的,但是是很大的。」
點此看更多>>
學員分享
◆活動企劃 哲偉:
「我被通知可能會被調離我現有的職務,我的內心有很大的不安定感,在和一些主管溝通時開始感到退縮,互動時身體感覺到僵硬、不自在,我開始逃避與他們確認目標。當我在進行「接通資源狀態的綜合調和」時,我以「我在組織中愉快的合作」為目標,在覺察不同狀態的腦組織模式時,我發現,我多數習慣犧牲效率差的部分,而只專注在能力較佳的並持續強化它,我對我的身體運用,採取英雄主義沒有任何組織上的協作。結束回到工作崗位後,我連續接到兩次不同的調動通知,儘管快速地一直變動,但我感受到我的身體能夠保持彈性而非僵硬,同時一邊思考作出和諧的應對進退;有時儘管有情緒波動,也能夠在釐清現況後讓自己回到穩定的狀態。」
◆資訊工程師 思婷:
「我學到尊重自己的狀態,當下模式只是最佳的狀態,可以透過調和回到全腦的模式。」
◆道路工程 政頡:
「了解我自己,也能開始欣賞我自己。」
◆ 桌球教練 英辛:
「學到了很多人類的演化,大腦的行程,以及大腦運作的過程,很喜歡這些,以前學過的東西是整合在一起的,從資料的累積到,包含過去不太明白到越聽越明白的運作,調和完之後很喜歡這樣的結果,很開心,從很小的神經傳導到生活中的進步與成長,雖然是小小的,但是是很大的。」
導師金句
◆ 學習是為了達到新的邊界。
◆ 你的腦子要好一些,你的感官就要好一些。
◆ 改變是改變對記憶的反應,而非改變記憶的本身。
◆ 身體是一套多向自我調節的平衡系統,而非線性的機械建構。
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平衡點,平衡點是當下效率最高的最佳狀態。
◆ 腦組織是持續變化的。當我們覺察到我們在某個活動中可以用最佳腦組織模式來運作,這經驗便成為一種資源,讓我們延伸應用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。
導師金句
◆ 學習是為了達到新的邊界。
◆ 你的腦子要好一些,你的感官就要好一些。
◆ 改變是改變對記憶的反應,而非改變記憶的本身。
◆ 身體是一套多向自我調節的平衡系統,而非線性的機械建構。
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平衡點,平衡點是當下效率最高的最佳狀態。
◆ 腦組織是持續變化的。當我們覺察到我們在某個活動中可以用最佳腦組織模式來運作,這經驗便成為一種資源,讓我們延伸應用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。
相關課程報導
2019.06.28-30
BG201最佳腦組織模式(台北)-學員心得
more
相關課程報導
2019.06.28-30
BG201最佳腦組織模式(台北)-學員心得
more
系列課程
丹尼遜健腦操® 26式動作導師培訓課程
BRAIN GYM®101
基礎丹尼遜健腦操®
BRAIN GYM®104
丹尼遜健腦操®26式
對稱塗鴉遊戲
全腦視覺之窗
視覺圈-
找到您的空間 (SPACE)
BRAIN GYM®102
全腦學習法
BRAIN GYM®201
最佳腦組織模式
學習的生理基礎-
優勢的因素
BRAIN GYM®301
深造丹尼遜健腦操®
丹尼遜健腦操® 26式動作導師培訓課程
BRAIN GYM®101
基礎丹尼遜健腦操®
BRAIN GYM®104
丹尼遜健腦操®26式
對稱塗鴉遊戲
全腦視覺之窗
視覺圈-
找到您的空間 (SPACE)
BRAIN GYM®102
全腦學習法
BRAIN GYM®201
最佳腦組織模式
學習的生理基礎-
優勢的因素
BRAIN GYM®301
深造丹尼遜健腦操®
主辦方:才賦顧問有限公司
丹尼遜健腦操®/BRAIN GYM®是教育肌應學基金會的註冊商標,基金會網址: www.braingym.org
主辦方:才賦顧問有限公司
丹尼遜健腦操®/BRAIN GYM®是教育肌應學基金會的註冊商標,基金會網址: www.braingym.org
小幫手